莱芜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实操)

  • 时间:2024-09-28
  • 浏览:39

初中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

1、预防溺水班会总结1 班会主题:提高学生预防溺水的意识,学习基本防溺水常识 背景分析:近年来,由于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擅自到江河湖海游泳,导致学生溺水身亡事故频频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居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之首。

2、初中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确保师生安全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的成长关系到学校、家长、社会的切身利益。让学生从小树立安全意识,是全社会的任务,更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3、安全防溺水主题班会总结1 为了消除未成年人溺亡安全隐患,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溺亡事件发生,我镇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预防溺水,关爱生命”的主题,利用五月份“防溺水安全教育月”的契机在全镇中小学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小结1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我班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警示和教育学生,向学生宣传了溺水致死原因、溺水症状,让学生讲述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易发生溺水的危险地带、水域,发动学生自己来分析应如何避免溺水现象的发生。

陈毅中学的校园概述

1、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多人。学校建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校园电视台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内部配套达到省一类标准。

2、学校设施齐全,建有现代化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电视台,内部硬件设施达到了省级一类标准。在各级领导如莱芜市、莱城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秉持陈毅精神为办学核心,致力于培养特色名校和创新人才。

3、在民主管理和科研兴校方面,学校实施规范化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教师发展和教研科研。国家和省级课题的开展,展示了学校在教育改革中的积极态度。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重视,通过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多元化的媒体平台,为学生个性张扬提供广阔空间,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成立了以承袭当代著名散文家吴伯箫先生文韵为宗旨的校园文学社,建立了《山东教育报》《现代教育导报》《山东体育报》中学生记者站,学生自主创办了《陈毅中学报》、《箫韵》校刊,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文化长廊、黑板报等都是学生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阵地。

5、创办特色名校.培养创新人材,托起明天太阳。办学思路:站在新的起点,开创新的局面,实现新的发展。办学特色:以陈毅精神建校育人。校训:吃苦奋斗成功奉献校魂:陈毅精神2014年,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改变校园环境,铺设沥青路,粉刷墙壁等。2014年11月3日-4日,全国数学建模会在陈毅中学举行。

曾点人物生平

曾点先祖是夏朝少康子曲烈的后代,曲烈封于鄫,公元前557年莒灭鄫。鄫世子巫奔至鲁国,去邑为曾。三传至曾点。曾点喜欢弹琴唱歌。信奉儒学。崇拜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他痛恨当世礼教不行,立志改变现状,孔子认为他是有进取心的狂放之士。

曾点,生于春秋末年的鲁国南武城(现属山东平邑),是著名的曾参之父。其家族源自夏朝少康子曲烈的后裔,曲烈曾被封于曾地(今山东临邑市西南)。公元前557年,曾国被莒国所灭,曾世子巫公逃至鲁国,历经三代,传至曾点。

人物生平 曾点先祖是夏朝少康子曲烈的后代,曲烈封于鄫,公元前557年莒灭鄫。鄫世子巫奔至鲁国,去邑为曾。三传至曾点。曾点喜欢弹琴唱歌。信奉儒学。崇拜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他痛恨当世礼教不行,立志改变现状,孔子认为他是有进取心的狂放之士。

曾子,名参,字子舆,出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南武城人,是鄫国太子巫的后裔。他的父亲曾点,母亲上官氏,曾跟随孔子学习,以勤奋好学著称,深受孔子教诲。曾参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传承者,对孔子的学说有所继承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以孝道理念影响了两千多年,被誉为宗圣。

曾参(少孔子46岁)卫人,传孝经,后世有子思之儒(子思即孔伋,是曾子弟子,孔子之孙)有若(少孔子43岁)鲁人,又称有子。言偃(少孔子45岁)吴人,后世有子游之儒。颛孙师(少孔子48岁)陈人,孔子曾说过:“师也过、商也不及”,“师也辟”等,后世有子张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