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2020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年满六周岁未曾入读小学的适龄儿童;初中一年级:小学2020届毕业生。
报名地点:凭三角镇教育部门发出的入学通知书,到所分配的学校报名积分入学学生由镇根据本镇学位情况统筹分配入读学校,原则上是按房产居住地就近入学(没有房产的按居住证地址),如果第一就近学校学位满额,则按积分高低排列,排名靠后的会被分流到其他就近学校。
法律分析:(一)家长携带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把户主、学生父、母及学生个人页复印到A4纸上),非中山市户籍的还要携带家长身份证、居住证,学生随行卡原件和复印件;学生与父母不在同一本户口簿的要提供学生出生证原件和复印件。(二)疫苗接种证明原件。
三)截至报名前半年内法定监护人在本市有缴交社会保险记录。招生计划 招收小学一年级270人。其中本校教职员工子弟30人,属地镇区计划40人,属地外计划(面向全市)200人。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1000人。其中本校教职员工子弟50人,本校直升251人,属地镇区计划150人,属地外计划(面向全市)549人。
陶行知(18918--194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陶行知, 中国人民教育家 ,民主革命家。原名文硙,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祖籍绍兴会稽,生于安徽歙县。家贫,幼入私塾,15岁入歙县崇一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杭州教会办广济医学堂。当得悉要入教会之学生方可去医院免费实习时,愤而退学。宣统二年(1910),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
作者是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
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由于秦越人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李时珍,字东壁,生于公元1518年,卒于1593年.是我国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巨匠之一。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古代名医有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
古代名医有:华佗、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等。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古代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
古代名医有: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等。扁鹊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1、杜仁杰,出生于诗书之家。父杜忱志行廉洁,有文名,进士及第授京兆录事判官,后因病归里。仁杰淡于名利,一生未仕,淡泊于功名,不求仕进,大部分岁月流连于山水之间。
2、杜仁杰(约1201—约1284)原名之元,字善夫,更名仁杰,字仲梁,号止轩。济南长清(今山东省长清县)人。金朝遗民,入元隐居不仕。才宏学博,气锐笔健。有诗集《善夫先生集》一卷。散曲创作今存小令1首,套数3篇。其中《庄家不识勾栏》影响最为深远,充分体现杜仁杰“善谑”的个性。
3、杜仁杰(约1201~1282) 原名之元,号善夫、善甫;后改名仁杰,字仲梁,号止轩、散人。元代泰安州长清县人。出生于诗书之家,博学多才,诗文并佳,尤喜散曲,“德行文章冠冕南北”,但不出仕为官。金亡后,元代至元年间,屡经征召仍不出仕。
李格非(生卒年不详),字文叔,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官至礼部员外郎,后被定为“元佑党人”而罢官。他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之父,与廖正李禧、董荣合称“苏门后四学士”。著有《礼记说》、《洛阳名国记》。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
李格非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女词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琦传》)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
李格非 〔约公元一o九o年前后在世〕北宋文学家。字文叔,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女词人李清照父。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登熙宁九年进士第,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元佑元年为太学录,转太学博士。